为了平衡运力供给和需求的关系,航运公司正在减少船舶订造的数量。但一个潜在的好处可能是,当航运公司返回船厂时,可以订购碳排放较低的船舶。
行业的规则和订单的减少可以提供一个黄金机会,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的要求。
Sea-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艾伦•墨菲认为,由于市场运力过剩,集装箱船舶订单减少,这可能为促进新的船舶技术提供机会,以实现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的目标(IMO 2050)。
劳氏情报(Lloyd’s List Intelligence)的数据显示,目前的订单量占现有船队运力的11.7%,占现有船队船只数量的8%。
墨菲在Sea-Intelligence的《周日聚焦》栏目中写道:“这种情况为航运公司提供了一个黄金机遇,使航运公司可以同时在多个方面改变该行业的长期动态。”
对航运公司来说,最重要的事项是减少运力供求失衡。
墨菲说:“集装箱航运市场已经成熟,2%-3%的需求增长是新常态。多年的低运力注入将使运力需求赶上运力供给。”
他警告称,回顾过去,运力供给过剩并没有阻止航运公司订购过多船舶的情况。但他承认,集装箱航运业的整合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“推动”订购。在过去的三年里,全球承运商的数目从原来的20家减少为9家。
他认为,只要6至8家航运公司采取克制措施,就能确保基本面的长期走强。订单水平下降也可能为技术进步提供机会。
墨菲说:“越来越明显的是,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的低碳目标必须认真对待。目前的技术显然还不足以满足这些目标。”
因此,订单数量较低,加之结构性产能过剩,为集装箱航运业提供了机会,使其能够抑制新增购船订单,转而在未来5年内将资金直接用于技术开发。
墨菲说:“到那时,运力供求平衡将大大增强,采用新技术的新船舶将变得更有吸引力。”
这将比继续订购现有技术的船舶更加有利于加快技术应用,以实现国际海事组织的2050年目标。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的目标是,到2050年,与2008年相比,船舶至少减少50%的温室气体排放,同时努力逐步完全杜绝这些排放。
墨菲表示:“与5年前建造的一艘船相比,如今订购一艘新船基本上可以保证降低成本和排放。但如果这艘船真的是今天订购的,它将在未来25年里一直存在。利用这一黄金机遇,限制新订单,把重点放在技术上,然后在本世纪20年代下半期的新建船舶项目中加以利用,可能确实会对整个行业的长期经济轨迹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。”